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孔雀魚可以跟大肚魚交配嗎?

把他們放在一起可以生出新品種

> 恐雀魚本來就是大肚魚中培養出來的
> 以前水溝中除了大肚魚還有一種叫 彩色魚的
> 尾不大但是上面有一點點的顏色也有紅黑色
卿魚嗎?? 還是三星萬隆 都是台灣野外可以撈到的觀賞魚
> 是原生種的 但近來都快絕種了.
> 我也只在幾個水塘中看過了.
都是俗稱惹的禍 孔雀魚=野生孔雀魚=\=大肚魚 (三者都是外來種!!不是原生種)
只是母魚都是大肚子,你要稱孔雀魚為大肚魚,並沒有錯! 但兩者是同屬不同種

可以參考一些文獻,還有親自去一些市郊看看~~~
高屏還很多,尤其是人工湖一定有野生孔雀....可說有水就有魚
如果發現有尾巴比較長,有少部分是人為棄養
但95%是野生孔雀.....太會生了
大肚魚和孔雀魚兩者通常不會並存,因為大肚魚更耐命,且比孔雀魚兇
以嘉南沿海半鹹水區域,還有台大農田生態池---->大肚魚為主
高屏農田水溝---->野生孔雀為主

長得很像,但孔雀魚有顏色,野外撈的野生孔雀母魚,也是蠻大隻,絕對可以和水族館
買的來繁殖,可以交配 ,但是大肚魚和孔雀交配,有文獻記載可以,但是下一代不孕

兩者都不可能絕種 都是外來歸化種 ....."強勢種"就像吳郭魚
吳郭魚會在台灣絕種嗎??福壽螺會消失嗎?? 大肚魚當然也不會.....
絕種的是青將魚和蓋斑鬥魚
野生孔雀魚越來越少 只是市區很多水溝都被加蓋水泥化,比較少見
就像成大勝利路旁的水溝 以前一堆孔雀和鐵線蕨...水泥化就絕種了





台灣野生孔雀魚

近年因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觀念的啟發,一般大眾在水族飼養上已逐漸捨棄不易在人工飼養環境中繁殖的海水觀賞魚及珊瑚,以減少對走私珊瑚礁魚類最多的東南亞區域海洋生態的衝擊,取而代之則是以能大量繁殖的淡水魚類,其中最為初飼養者歡迎的就是色彩艷麗多變、體型多樣、易繁殖及耐污性高的孔雀魚,只要一個簡單的容器、幾棵水草加上小石頭、有適當的光照便是一個很好的生態飼養缸,初學者只要適當的照顧,一至二個月便可以觀察到新生的幼魚。

在查閱許多相關的孔雀魚飼養文獻時,常提及台灣野生孔雀魚,不經讓人想起小時候路旁的水溝裡,紅藍黃多色相間的大肚魚。於是循著兒時的記憶前往基隆八斗子附近的小溪中探尋,結果大失所望,原來的小溪已被厚重水泥溝堤所取代,除了青苔、孑孓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生物,再到一些公園池塘,採集到的都是沒有顏色的大肚魚,難道是兒時記憶有誤?還是彩色的大肚魚已絕種呢?帶著許多問號回到家裡,再次翻閱相關資料時才發現台灣野生孔雀魚與現在發現無色的大肚魚是不一樣的種類,根據文獻記載(1)(2),台灣野生孔雀魚屬卵胎生魚將魚科胎屬孔雀魚種(學名Poecilia reticulata),英名(Guppy, Million Fish)原產中、南美洲,現已分佈全世界,而無色的大肚魚則同屬於卵胎生魚將魚科但為食蚊魚屬(Gambusia)的食蚊魚,英名(Mosquito Fish),原產美國中部,據文獻指稱(1)應是日據時代,衛生單位為捕食孑孓以控制蚊蠅及傳染病所引進,因兩者母魚多呈無色且腹部因懷胎而肥大,所以一般皆以大肚魚稱之。既然不屬於同種,心理不免燃起一絲希望,於是照著文獻所指前往台大、和平島及金瓜石附近,結果不是環境改變就是被水泥溝堤所覆蓋,不要說是野生孔雀魚連無色的食蚊魚都沒有,失望之餘從台大回家時,經過木柵路的一家便利店,下車買飲料時忽然一瞥路旁一段大約十公尺,兩邊種有竹子的一條二至三公尺寬的排水溝內,有著黑鴉鴉的小魚,原以為可能是沒有顏色的大肚魚,但是忽然發現其中竟然有著具有紅色或白色雙箭型尾鰭的小魚,於是馬上購買網子下去採集,果然在陽光下每尾公魚身上皆有紅黃藍三色斑點區塊,甚者尾鰭亦有紅色或黃色的圓紋,部分則演化出具有紅色或白色雙箭型長尾鰭的個體,令我雀躍不已,因數量眾多故採集數隻回家中飼養,接著陸續在木柵興隆公園、基隆碼頭附近的排水溝、南投國姓鄉郵局附近皆發現到具有紅色甚至黃綠色或藍尾個體的野生孔雀魚,令人欣慰的台灣野生孔雀依然堅韌的存活於許多角落中。

經過實地多方面的觀察,野生孔雀魚的棲地皆有一定的特色,以木柵最初發現的排水溝來講,雖然僅有短短十幾公尺,但是其兩岸是採用最早的生態施工法,以大型岩石或鵝卵石堆疊而成,四週及底部皆有空隙及泥土層以供水草生長可提供魚類庇護場所,且因其上種植之竹子及蓮霧之落果、枯葉枝腐敗、家庭廢水及便利商店之雜排水亦供給微生物生長及魚類食物來源。反觀原記載有野生孔雀魚之地點皆因各項排水或防洪工程施工,或因棲息地之改變、或是施工時之灌漿……等因素造成野生孔雀魚全部消失而令人扼腕。近年隨著環保觀念的推展,環境倫理或土地倫理的觀念已逐漸深植人心,有關河堤、攔砂壩等工程已有採用生態工法的施工方式,雖然一般施工法成本及時間或許能節省,然而施工過程中大量採用水泥及全段面的舖設方式往往摧毀小溪或河川原有的生態環境及棲息生物,野生孔雀魚便是一例,如想再恢復原有物種及環境幾乎是不可能。

的確在以往環境倫理觀念未拓展時,便捷有效的施工法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隨著生活品質及經濟力提昇的現今,如何能讓人與環境、人與生物的距離,不再是隔著又高又厚的水泥牆,不再是人工設計所謂人工化的親水公園?樂見北縣淡水大屯溪岸的居民及生態保育協會的努力,在經費缺乏下努力奔走,多方協調為大屯溪最後一段淨土留下一個人親水親的生態水岸,只見排排的老樹夕陽、信步走來流水小魚就在身旁,那種感覺實非水泥叢林可比。其實除了生態工法外,任何的工程只抱著一份對環境的關心,不要任意排放未經處理廢水、水泥漿……,也許您不注意的角落正有一批野生物種正因為您的細心,而能順利的生存著,不是嗎?

本文轉載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雙月>第53期
參考資料:(1)魚雜誌,“孔雀魚特輯”,NO.137(1999)
(2)觀賞魚雜誌,“孔雀魚珊瑚蝦特輯”,大百科系列,NO.35(1996)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