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不是水草系列~畦畔莎草







中文名稱:        畦畔莎草   (No.1999)
學名:        Cyperus_halpan
英文名稱:        Field-bank_Galingale
英文別名:        Paddy_Galingale
植物科名:        CYPERACEAE莎草科
生長習性:        草本_Herb
香港原生:        是
更多圖片:        進入
生長環境:        淡水植物

單元 38 畦畔莎草學名: Cyperus haspan L.
科名: 莎草科(Cyperaceae)
莖:綠色,不分節。橫截面同一般的莎草科植物呈三角形。
葉:由基部生長出,線形,10~40公分,生長發達呈叢生狀。紙質。
花:頂生,密生在小穗上,小穗呈放射狀,密生在極短的小穗軸上,構成一個像頭狀的花序;許多個近頭狀花序排列成繖房狀。
果:為倒卵形瘦果,長約0.5mm,淡黃色。
鑑定特徵:1.小穗軸上鱗片為黃綠色或紅褐色。
2.鱗片的先端尖銳。
分佈:柳營、東山、白河、下營、六甲、官田、大內、南化等地。


畦畔莎草是莎草科中莎草屬(CYPERUS)的植物,這一屬中有許多是生長在溼地或是屬於水陸兩棲型的植物。莎草屬植物常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與禾本科相較 之下為稈不分節,稈的橫截面,通常為三角形(但也有近似圓形者)。葉常由基部生長出或退化成鞘狀(如風車草),葉片也不具葉舌。花序則多樣化,有頭狀、繖 房狀或圓錐狀等;柱頭常為3分岔。瘦果橫截面常為三角形,或為腹背壓扁的球形。在這裡所介紹的莎草植物,是以廣義的莎草屬植物而言,因此將磚子苗屬 (Mariscus)以及扁莎屬(Pycreus)納入。

由畦畔莎草的中文名稱看來,便知它是田邊常見的莎草科植物,與異花莎草常成群聚集在一處,也是台灣水田中常見的雜草之一,屬於原生種,全台皆有分佈。台南縣境內則分佈於平地到低海拔的溼地、溝渠及水田邊。

畦畔莎草的葉片為線形,生長發達呈叢生狀,葉緣並不銳利,不會割傷人。整個花序生長方式,像是在放煙火似的開放,最下方先長出數個一級輻射枝,然後頂端再 延伸出數個二級輻射枝;二級輻射枝枝頂,則著生數個放射狀排列的小穗,長於極短的穗軸上,呈現近頭狀。每個近頭狀花序,通常由具3至8個小穗所構成,而整 個花序則為繖房狀。花序下方長有2至3條葉狀總苞。畦畔莎草的小穗軸上不具翅狀物,辨識上的重點,是小穗軸上鱗片為黃綠色或紅褐色、鱗片的先端呈尖銳狀。

畦畔莎草根莖並不發達,草稈纖弱,高約10至60公分,草稈的橫截面,同一般的莎草科植物呈三角形。柱頭三分叉,花柱長於瘦果,瘦果為淡黃色,倒卵形瘦果,長約0.5公釐。

畦畔莎草通常於夏季開花,秋季瘦果成熟,之後植珠便會枯萎。若你在秋末時分之後才想去尋找它的芳蹤,那可能就要大失所望了。

1 則留言: